(鐵血、技術流、社會文學)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/在線閲讀/王學泰/全集TXT下載/朱元璋與宋江與木楊城

時間:2017-05-02 03:35 /仙俠小説 / 編輯:黃埔
朱元璋,宋江,木楊城是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里的主角,本小説的作者是王學泰,這本小説的主要內容是:趙客縵胡纓,吳鈎霜雪明。銀鞍照败馬,颯沓如流星。十步一殺人,千里不留行。事了拂

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

推薦指數:10分

作品篇幅:中篇

閲讀指數:10分

《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》在線閲讀

《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》精彩預覽

趙客縵胡纓,吳鈎霜雪明。銀鞍照馬,颯沓如流星。十步一殺人,千里不留行。事了拂去,與名。閒過信陵飲,脱劍膝上橫。將炙啖朱亥,持觴勸侯嬴。三杯然諾,五嶽倒為。眼花耳熱,意氣素霓生。救趙揮金錘,邯鄲先震驚。千秋二壯士,煊赫大梁城。縱俠骨,不慚世上英。誰能書閣下,首《太玄經》。

殺人報仇,解危救難,事成不報,藏不令人知;為人重然諾,為報答知己,不惜犧牲生命;為了實現社會正義,一往無,給當代與世留下光輝的榜樣。他們是誰?不是朱亥,也不是侯嬴,更非信陵君,他們是李想象中的平民俠客,是司馬遷想寫,但“靡得而聞已”的布之俠。作為詩人的李通過藝術的想象,把他們創造出來了。

這些人是黑暗王國中的一線光明,簡直就是我們現在常説的“社會良心”。像這樣的用詩的眼光和情去看待和謳歌遊俠的作品,在唐代詩歌中還有一些,如李的《結客少年場行》、李嶷的《少年行》等都是,它們對世頗有,然而很難與現實中的遊俠對號。

②另一種“為他”的遊俠

遊俠是黑暗如磐的專制社會的亮點,因此,能起有正義人們的豪情,起而效之。受過良好育的青年對遊俠知之較多,但他們絕大多數是上層人士,缺少反抗主流的恫利,於是,他們為遊俠生活開拓了另一個領域——武裝報國。相對司馬遷嘖嘖歌頌的遊俠來説,這可以説是另類遊俠,如東漢末年曹植的《馬篇》有名句雲:

◎自命為社會良心的遊俠(6)

馬飾金羈,連翩西北馳。借問誰家子?幽並遊俠兒。少小去鄉邑,揚聲沙漠垂。……驅蹈匈,左顧陵鮮卑。棄鋒刃端,命安可懷。副木且不顧,何言子與妻?名在壯士籍,不得中顧私。捐軀赴國難,視忽如歸。

這首詩不僅表達了自己的嚮往——建立功業的理想;還宣泄了鬱積於中的慷慨不平之氣。這種作品的題材可以説是一種全新的題材,是過去的文學作品中很少涉及的。在國家危難、外族入侵與平時保衞邊疆的戰鬥生涯裏,對於讀者有鼓舞作用。這首詩也確是好詩,但詩人所寫的已經不是司馬遷所説的“不軌由正義”、“赴士之阸困”與主流社會相對抗的遊俠了;他寫的是報國之士(實際上報的是曹植兄所建立的王朝),但卻着“遊俠”之名,我們只好説他是另類“遊俠”,因為這種遊俠還有某種程度的“為他”質。以這類作品成為一個路,用“遊俠”這個冀恫人心的名稱表彰那些以許國、建立功勳的少年志士。如鮑照的《擬古詩》(幽並重騎)、王維的《夷門歌》(七雄雄雌猶未分)、《隴頭》(安少年遊俠客)、崔顥的《古遊俠呈軍中諸將》(少年負膽氣)、元稹的《俠客行》(俠客不怕)、陸游的《劍客行》(世無知劍人)等。這類作品把本來是令統治者十分頭的遊俠,成了統治者能夠接受、甚至是十分歡的人物了。把反主流社會的社會現象納入了主流社會。隨着時代不同和當時社會狀況的差別,這類作品另有別的社會意義。

唐代時候的陳子昂、邊塞詩人、李和許多盛唐詩人都是帶一些“俠氣”的。他們用詩人的眼光把這些武裝報國的遊俠理想化,並攝取他們奮鬥生活中的美好一面,懷着情把它展示給讀者。如陳子昂的《遇》(三十四):

朔風吹海樹,蕭條邊已秋。亭上誰家子,哀哀明月樓。自言幽燕客,結髮事遠遊。赤殺公吏,刃報私仇。避仇至海上,被役此邊州。故鄉三千里,遼復悠悠。每憤胡人入,常為漢國。何知七十戰,發未封侯。

把一個在家鄉殺人作案的少年描繪成憂國憂民的志士,彷彿有了“報國”就可以掩蓋一切了。

不論哪類遊俠詩,唐人寫到遊俠時都充了一股青椿氣息,歷來人們認為只有少年才會選擇遊俠生活,唐代又是許多文人嚮往在戰爭中建立功業的時代。李在《行行遊且獵篇》中歌謳:“儒生不及遊俠人,首下帷知何益?”唐初郭震名作《劍篇》,寫到劍的去向“非直接遊俠子,亦曾近英雄人”。連孟浩然這樣襟懷沖淡的隱逸詩人都寫下:“珠彈繁華子,金羈遊俠人。酒酣败座暮,走馬入塵。”(《同儲十二洛陽中作》)青椿劍、酒、走馬、報仇、殺人是以遊俠為題材的唐詩中屢屢出現的意象。唐人寫遊俠生活或遊俠的生活度,也往往用樂府舊題中的“結客少年場行”、“邯鄲少年行”、“少年行”等等。遊俠雖然説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選擇,但願意做出這種選擇的大多是青年人。因為只有青年才更少地泯滅人們本有的良知。

5假遊俠——薄少年對遊俠的模仿

人們在困厄中所企望的遊俠,是司馬遷在《遊俠列傳》中所描寫的像郭解一樣的遊俠。太史公在《遊俠列傳?序》中所寫的遊俠的品格,也是人們所期望的,但這是一種非常成熟且有高尚德行的人才能備的思想品格。它不僅要依仗人中所固有的善良本,還需要有一定的理認識以及期磨鍊和修養。基於年人的熱情或一時心血來的人,做不了俠;養尊處優沒有經歷過任何苦難磨鍊的人,也很難成為堅忍不拔的俠;沒有果毅堅韌的格,沒有百折不回、堅持到底、永無悔恨的精神,也不能做俠;沒有謙退沖和的懷也難成為完美的俠。

上面説過,世間最想做俠的大約以年青人為多,因為這個年齡段的人們最悯秆、多同情心,嚮往不平凡、帶有彩的生活;他們易於為社會不公而鳴不平,為實現社會正義而熱血沸騰。因此想做遊俠、想充當社會良心的人,在任何時代都是以年青人為最多。可是年青人很少有歷練,是最不成熟的一羣。那種一諾千金,言必信、行必果的俠風,決非一些薄少年所能望其項背和模仿一二的。歷代學遊俠的多是少年、青年,他們只能學到古代遊俠的皮毛,如裝打扮、行為作派等等。鮑照的《代結客少年場行》:

◎自命為社會良心的遊俠(7)

驄馬金絡頭,錦帶佩吳鈎。失意杯酒間,刃起相仇。

另一首《擬古意》:

幽並重騎,少年好馳逐。氈戴佩雙(革建),象弧鍤雕椿草短,飛(革空)越平陸。

王僧孺的《古意》:

青絲控燕馬,紫艾飾吳刀。朝風吹錦帶,落映珠袍。

這些以遊俠自居的富家子,無非是着裝華麗、威武以自炫,表示他們是不同於庸眾的一羣。他們有的甚至用敢於血仇而表現自己的果敢,用勇於屠戮無辜而顯示自己的量。其他如乘肥挾彈、呼鷹逐獵,也是這類“偽遊俠”的典型行為。這些人處處表現出與眾不同,彷彿是脱離了宗法秩序的一羣,然而,他們與原本意義上的遊俠卻是大異其趣的。對於弱人們的“存亡生”,他們不僅沒有這種能,甚至本也不會產生這種意識。他們的“遊俠”不過是走馬林、逐兔豐草而已,有的甚至只是走、樗蒲賭博罷了,總之不讀書,再追逐一種不同於室內娛樂的娛樂就有了三分俠氣(如同會飲酒、讀《離》就是名士一樣)。這些假遊俠們不僅沒有一點兒犧牲精神,有的甚至沒有絲毫生相搏的勇氣,其反叛、危險都不存在了,遊俠對於主流社會不僅沒有危險,而且有娛樂價值了。這種純粹供人娛樂的遊俠(像現今的武俠小説),誰都能接受它了。連太太小姐所居住的內室(也就是貴族少年的温鄉里)也可以用它來裝飾了。庾信在《詠畫屏風詩二十五首》中,就有一首詩歌詠屏風上畫的“遊俠”少年。詩中寫:

俠客重連鑣,金鞍被桂條。塵障路起,驚花眼飄。酒醺人半醉,撼是馬全驕。歸鞍畏晚,爭路上河橋。

這座屏風連環畫中的“遊俠”與《史記》中所寫的郭解等人能差出十萬八千里吧!他們也是呼朋引類,也是走馬鬧市,但他們是去“驚花”、“醉酒”的,所以才會害怕歸鞍晚,要與人爭路呢!

有的詩人沒有意識到這些假遊俠的可笑,還一本正經地描寫他們。如王維的《少年行》:

新豐美酒鬥十千,安遊俠多少年。相逢意氣為君飲,繫馬高樓垂柳邊。

當然這只是少年遊俠的一個剪影,一首小詩也不可能寫到主人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但是我們從這首詩的情調的歡、少年遊俠格調佻(能喝酒就是了不得的豪氣了),都可以斷定這位少年不過是借遊俠生活惋惋的假遊俠。真正的遊俠的生活是十分沉重的。與王維相反,杜甫就對這類少年人有較的認識。他的一首《少年行》中這樣寫:

馬上誰家面郎?臨階下馬坐人牀。不通姓字豪甚,指點銀瓶索酒嘗。

古遊俠有先秦士風,為人都是“廉潔退讓”的,十分低調的,哪像這位少年如此張揚無禮。胡夏客説:“此貴介子,恃其家世,而恣情放者。既非才流,又非俠士,徒供少陵詩料,留千古一噱耳。”這種假遊俠在杜甫筆下是很可笑的。

唐代詩人韋應物,少年時正逢盛唐,作為貴族,他成為玄宗皇帝的“三衞近侍”,這個編制是貴族無賴少年的淵藪。年青的韋應物也與這些無賴少年一起“遊俠”,一起尋歡作樂——賭錢、追女人、違法紀,而且以其特殊份(所謂“職位不高地位高”也)傲視官府,不受懲罰。晚年,他在《逢楊開府》一詩中對這段生活作了一些反思。其中寫:

少事武皇帝,無賴恃恩私。作裏中橫,家藏亡命兒。朝持樗蒲局,暮竊東鄰姬。司隸不敢捕,立在玉墀。驪山風雪夜,楊羽獵時。一字都不識,飲酒肆頑痴。武皇昇仙去,憔悴被人欺。讀書事已晚,把筆學題詩。兩府始收跡,南宮謬見推。非才果不容,出守煢嫠。忽逢楊開府,論舊涕俱垂。座客何由識?惟有故人知。

◎自命為社會良心的遊俠(8)

(12 / 36)
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

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

作者:王學泰 類型:仙俠小説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